贯彻八项规定,筑牢作风防线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党课的形式,聚焦中央八项规定这一重要主题,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结合近期一些典型案例,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持续加强我们支部的作风建设。
一、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与重大意义
(一)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此同时,党内存在的一些作风问题,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削弱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对党的执政基础造成了潜在威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央八项规定应运而生,彰显了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二)重大意义
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等细微之处入手,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具体体现。通过整治不良作风,能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作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八项规定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减少交通管制、严禁铺张浪费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对他们利益的关心和维护。这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良好的作风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八项规定的具体内容与核心要求
(一)具体内容
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精简会议活动: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二)核心要求
八项规定的核心要求就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真抓实干,注重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和虚假政绩;艰苦奋斗强调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享乐;密切联系群众则要求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三、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得到了根本性转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有效遏制,会议活动更加精简高效,文件简报数量大幅减少,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增加。同时,廉洁从政意识深入人心,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显著增强。
(二)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党风政风的转变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成为社会风尚,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得到有效纠正。广大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社会风气更加清朗。
(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为确保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涵盖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管理等各个方面,为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加强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当前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合近期案例分析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形变异
近期,某地在环保检查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环保部门在检查企业环保情况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企业的环保设备,拍了几张照片,就认定企业环保达标。而实际上,该企业存在偷排污水的严重问题。这种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检查方式,就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这不仅让环保检查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还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
另外,在一些政务服务窗口,存在着官僚主义的隐形变异现象。群众去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态度冷漠,对群众的问题推诿扯皮,让群众多次往返奔波。这种“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办事体验,违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
(二)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
某县的一名领导干部,在参加一次重要会议时,竟然在会场打瞌睡,对会议内容毫不关心。这反映出该干部对工作的不重视,对八项规定中关于严肃会风会纪要求的思想认识严重不足。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工作纪律,也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还有一些干部认为八项规定只是一阵风,过了这阵就会放松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我行我素,违规接受企业的宴请和礼品,违反了廉洁自律的规定。
(三)监督执纪力度有待加强
在一些地方,对违规行为的监督执纪存在宽松软的问题。例如,某单位被举报存在违规发放津补贴的问题,但当地的纪检监察部门在调查时,只是简单地询问了一下情况,没有进行深入的核查,最终以“情况不属实”结案。然而,后来经过上级部门的再次调查,发现该单位确实存在违规行为。这说明部分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对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够及时、不够严格,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同时,监督手段相对单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监督执纪工作的需要。
五、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认识
开展专题学习: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结合近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