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关键词详解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都有哪些亮点?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
报告原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
经观说:最近三年,GDP增速目标均设置为“增长5%左右”,过去两年均实现了此增速目标。
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比较积极、务实。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来看,支撑5%的经济增长完全没问题。但也要看到,当前依旧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比较多的挑战。同时中国经济在供求总量平衡上面临很大困难,表现在供给潜力较大,支持的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5%,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能力不能充分释放。因此,5%左右的GDP增速是在有效需求不足、影响有效需求的内外因素比较复杂的背景下制定的目标。要实现供求总量平衡,需要在增加有效需求上下更大的功夫。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报告原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目的在于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经观说: 近四年来,每年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目标均为3%,今年调整为2%,是否意味着要求放松了?恰恰相反,2025年物价目标的重要性和约束性可能是近年来最强的。
从3%调整为2%更反映出我们对于物价目标着力点的变化。在很长时间中,我们制定3%的目标,更多是将其视为一个物价增长的上限,侧重于“防通胀”。但近年来,物价实际增长均低于年初目标,政策重心也更加着力于另一侧。物价目标的表述在2024年已经从“温和回升”变为“合理回升”。
因此,今年的2%可能是一个要尽最大努力达成的2%,需要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的支持。
关键词: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报告原文: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经观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要任务,凸显其重要性。2024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增长,但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提升,部分商品销售和服务消费较为低迷的情况。
实现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其着力点首先是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其次是提高供给质量,尤其是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此外,要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从而释放国内需求,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关键词: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报告原文: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观说:2025年宏观政策的显著变化不仅在力度上,也在方向上。过去很多年,我们提到宏观政策,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振投资、如何服务供给、如何建设项目,但2025年宏观政策着力点更侧重于民生、消费和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这种着力点的变化会在方方面面体现出来,最显著的一个方面是财政支出方向。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可以预见,2025年财政支出方向将会进一步向与人的生活、人的感受直接相关的领域倾斜,比如养老、就业、教育等。
关键词: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报告原文: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经观说:最近两年居民收入增长面临一定压力。其中,人均可支配财产净收入增速在2022年—2024年持续下滑,2024年2.4%的增速创下近二十年新低。居民收入水平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基础,因此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在“更好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方面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稳就业、稳收入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最为关键的举措。中央政策文件多次提及,要通过“提低、扩中、调高”(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调节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三个路径来缩小收入差距。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将进一步缩小社会的收入差距。
在居民各项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据最主要的份额。但工资增长更多被认为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因此为促进工资增长,目前可采取的举措主要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发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作用。
关键词: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报告原文: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体现了在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背景下,加大稳就业力度的要求。
经观说:5%左右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与去年持平,但此目标是建立在今年应届毕业生数量将再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稳就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长期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几年,政策多次提及,就业虽总体保持稳定,但就业结构性矛盾还是比较突出,青年人等部分群体的就业确实还面临着困难和压力,稳就业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此,政策层面可谓千方百计促就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多项促就业的举措,包括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报告原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
经观说: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
4%是历年来最高的一次赤字率,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加码加力的态度。计算上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券等,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积极财政政策体现在扩大赤字和减税降费两方面,近年来中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逐步从减税降费转向扩大财政支出。提高赤字率、扩大财政支出,可以有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创造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