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教学管理中释放新动能
为更好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秦皇岛市委党校坚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对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要求,坚持党校姓党,明确“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优化教学布局为核心、以精品课研发为推动、以教学管理创新为保障”的工作思路,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为新征程上开创工作新局面注入强大动力。
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内部培养,优化梯队结构。遵循“强基固本、梯次培养、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规律,通过“以师资培训为基础”着力提升理论素养、“以听评课训练为抓手”着力提升教学水平、“以薪火工程为主要任务”着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等措施,大力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拓展外部引进,聚力补齐短板。针对高层次人才和实战经验人才短缺问题,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同时聘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河北省委党校、北京大学、燕山大学等院校80多位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成立由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实用技能人才、业务骨干等各领域各行业优秀学者组成的兼职师资队伍。通过外请师资,拓宽了培训内容,提升了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结合培训需求,优化教学布局。以专题库建设为抓手,统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按照“存量求精品、增量求新意”的思路,对照新的培训量化指标,全面重塑课程结构,迭代升级教学体系。在教学安排上,实行“一班一策”,精准对接培训需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专题讲授+互动教学+兴秦讲坛”等多种形式。在党性教育方面,加大培训覆盖面,将秦皇岛市委党校党员组织生活馆打造成为砥砺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精神殿堂。依托秦皇岛地区的红色资源、传统文化、先进典型等,将校内“知行堂”“修身堂”“大钊馆”等场馆有效串联,突出党史情景教育、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感悟和时代精神沉浸式体验,以可视化、多元化、特色化载体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动性,不断拓展党性教育覆盖面。自2023年以来,党员组织生活馆累计接待全国各级党组织200余场次,接待党员参观12000余人次。
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课程。全力打造具有秦皇岛特色和党校特点的教学品牌。依托本地红色资源优势,以“传承大钊精神、体现当代价值、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主线设计的一系列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已经成为国内闻名的特色教学品牌。最新打造的激情教学课程“以声音之美传承红色经典——李大钊原著朗诵会”是学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情景式教学项目——现代评剧《五峰情》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与李大钊党性教育项目完美融合,是打造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创新性探索。综合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访谈式等方法,从单向输出转为多向互动,从“我讲你听”向“走出去看、融进去听、坐下来谈、请进来评、聚起来议”转变,让课堂氛围活起来,学员脑筋动起来,在研讨交流、答疑释惑、思想碰撞中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开发的互动式系列教学“我们走过的路”,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和市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围绕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管理。修订完善备课验收制度。针对新设置专题、重点打造专题、青年教师专题采取“三级备课”模式。个人备课强调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教研部备课强化以学科建设推进精品课程打造。学校备课强化专家名师引领,让问题成为进步阶梯。通过这种分层进阶循序渐进的备课方式,对专题的学理框架、案例选取、课件设计、授课艺术等方面精雕细琢,为保证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建立教研咨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了“课题研究”“案例教学”“服务决策”三位一体的教学科研格局。将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与县级班、中青班学员论文撰写及考核相结合,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学员进行社会调研、论文撰写与答辩。优秀成果在市委党校内参上刊发,并呈报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直部门参考。以科研成果代替传统学员结业考试,有效提升学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也开拓了秦皇岛市委党校科研咨政工作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将优秀科研成果以最快方式进课堂,使之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出一系列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课程,实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循环。《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秦皇岛综合保税区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创新与实践》《基层治理创新路,天洋新城焕新颜》等重点课题成果已转化为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受到学员一致欢迎与好评。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委党校)
王智敏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