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领导干部2025年学习教育作风建设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在深入开展2025年学习教育过程中,县直机关领导干部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对照党的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思想政治、能力素质、担当作为、纪律作风等方面,深入查摆问题、剖析根源、明确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断提升机关效能,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系统
一些领导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不够深入,存在浅尝辄止、碎片化学习现象,对党的创新理论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把握不够精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存在偏差。有的干部学习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划重点”“记笔记”,缺乏思考和消化吸收,导致理论武装不够扎实,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构建县直机关领导干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每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季度一次理论测试,切实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二是改进学习方法,推行”理论+实践”双向融合学习模式,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每月研读一本经典著作、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开展一次专题讨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形成一份调研报告、提出一条创新举措,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良性互动。
三是建立理论学习清单管理机制,明确必学书目、必读文章、必看视频,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台账,定期组织交流研讨,引导领导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提升理论素养和政治能力。
(二)政治站位不够高
部分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对”两个维护”的理解停留在口号层面,存在知行不一、言行不一的问题。有的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时,存在选择性执行、打折扣现象,未能从政治高度深入思考和把握工作。有的干部在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上政治站位不够高,政治意识不够强,缺乏主动性和敏锐性。
整改措施: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是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政治能力测试和政治表现评估,将政治表现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首要指标,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导向。
三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每次党组会、党委会首先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县直机关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二、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领导干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业务工作了解不深、把握不准,存在”门外汉”现象。有的干部习惯于粗放式管理,对新形势下的政策理解不深入,对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不熟练,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有的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专业水平不足,缺乏系统思维和专业视角,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质量不优。
整改措施:
一是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围绕数字化改革、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和能力提升活动,补齐知识短板,强化专业素养。
二是建立健全干部轮岗交流机制,推动领导干部在不同岗位历练,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干部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干部成长搭建多元化平台。
三是组织开展”比学赶超”活动,选树能力素质过硬的先进典型,营造比能力、比水平、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引导领导干部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二)统筹协调能力不足
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多重任务时统筹协调能力不足,存在”手忙脚乱”现象。有的干部习惯于单打独斗,部门协作意识不强,缺乏全局观念,导致资源整合不够、工作衔接不畅。有的干部在处理急难险重任务时,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缺乏预判性和前瞻性,难以从容应对复杂局面。
整改措施:
一是开展系统思维和战略规划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宏观思考、系统分析、战略谋划能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培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工作方法。
二是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协同办公等制度,定期组织跨部门联合攻关和协同推进活动,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开展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项训练,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灵活性和应变力。
三、担当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担当精神不够强
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问题,面对矛盾和困难躲闪回避,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有的干部工作中存在”等靠要”思想,遇到问题习惯于上交、绕行,不愿主动承担责任。有的干部在推动改革创新中畏首畏尾,怕担责任、怕出问题,导致工作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
整改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事业心,激发担当精神,增强工作动力。
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注重实绩导向,让担当者有舞台、作为者有回报。
三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界限和纠错程序,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者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宽容失误、鼓励探索的良好环境,激励领导干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二)落实力度不够大
一些领导干部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工作抓而不实、抓而不细、抓而不深,导致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不畅通。有的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深入基层不够,调查研究不实,对实际情况了解不清,决策部署与基层实际脱节。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推动工作”一刀切”,未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工作闭环管理机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估”制度,强化过程监管和结果评价,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解决”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
二是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办实事”活动,县直机关领导干部每月至少下基层调研5天,每季度至少解决3个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实效。
三是健全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对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实行清单管理、销号制度,定期跟踪问效,确保工作落实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