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经济主要看点与机遇
——认真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
前言
2023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彰显强大韧性,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形势作了科学研判,指出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也在上升。202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协同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继续扩大内需,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培育外贸新动能,确保重点领域顺利实现新旧模式切换。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走势?安永在今年两会首日为您盘点2024年中国经济的主要看点与机遇。
“以进促稳”,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2023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较强韧性并实现企稳回升,全年经济增长5.2%,完成年度增长目标。
- 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活动复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房地产、金融业和互联网平台经济仍面临压力,并且这种态势可能将贯穿2024全年。
2024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将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 宏观政策将加大力度并协同配合:政府将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
-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心,细化任务目标和发展路径。
- 促消费、扩内需,要多管齐下: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加快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改善就业形势,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政策支持,从而提振消费、投资信心。
- 防风险、促改革是重中之重: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仍是今年的工作重心。“先立后破”要求金融行业精准施策、精细助力,赋能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
稳中育新——提振大宗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
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人民币47.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2%。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2.5%,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接触型、聚集型服务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服务消费市场持续向好;北上玩雪、南下避寒、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假日出游的热门选择,文旅消费进入新一轮提质升级期。2023年,消费者的选择更加理性,伴随居民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消费实现扩容提质的韧性增长。
展望2024年,提振大宗消费,挖掘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将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
-提振大宗消费,稳住消费增长基本盘。抓住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升级发展的主要方向,有利于带动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促进消费与投资畅通循环。
- 多措并举,挖掘培育新型消费,以新促兴。随着居民消费能力、主力消费群体、消费理念等方面产生新变化,消费市场在业态、模式和内容等方面加速革新,更多聚焦健康消费、绿色智能消费、数字消费等潜力较大的领域。
- 加快服务消费扩容提质,释放发展活力。服务消费正在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各类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受到青睐。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文化赋能、政策扶持、监管优化将推动服务品质升级,丰富内容供给,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进服务消费细分和多元化,激发服务性消费市场活力。
外贸新动能加速聚集
2023年,中国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并好于预期,货物进出口总值达人民币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5],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持续发挥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服务进出口为人民币6.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中国外贸发展不仅克服了世界经济下行、外部需求不足和地缘政治风险升级等不利因素,在增长动能、区域格局等方面还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亮点突出:
- 绿色和数字出口新动能发展快——电动汽车(+80.2%)和锂电池(+33.6%)出口值增长领先,其中电动汽车出口量已占到中国汽车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体现了中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果,并为全球绿色转型做出贡献;数字服务出口8规模达人民币1.54万亿元,同比增长9%,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 外贸新业态加速培育——跨境电商进出口人民币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既助力中国产品通达全球,也与世界共享了中国市场机遇。
- 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中间品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到61.1%,体现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入新阶段。
- 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的出口同比增长9.3%。
- 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联系更紧密——进出口规模达到人民币1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6.6%,规模和占比均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东盟已连续四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注册制”改革往深里走
展望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围绕“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等具体措施,对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做了部署。尽管外部环境仍面临挑战,但在政策支撑、产业转型、国内消费回暖等积极因素推动下,预计中国外贸将继续巩固综合竞争优势,保持高质量发展。
- 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坚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基础制度;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强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评估完善相关机制安排。2024年A股IPO保持阶段性收紧趋势,IPO政策继续向符合国家战略的“硬科技”倾斜,IPO行业集聚效应增强。中国资本市场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革故鼎新,砥砺前行。
- 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产业相关的并购重组将迎来窗口期,市场预期面向头部大市值公司的快速审核机制会适时推出,鼓励优质资产通过并购重组注入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和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将“应退尽退”,资本市场会加速优胜劣汰。“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已成共识,支持和鼓励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政策将不断出台,政策端会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投资者信心将持续恢复。
中国金融开放步稳蹄疾,双向开放结硕果显成效
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强调,2023年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力度显著加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金融机构“引进来”和“走出去”取得系列成果。
- “引进来”方面,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持续拓宽,沪伦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及ETF互联互通等机制平稳运行。人民币国际化脚步加速,在我国跨境交易中占比升至51.1%,超过美元成为第一大交易货币。从货币的收支、储备、外汇交易等各个角度来衡量,人民币的全球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