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测每日5题(2024年8月2日)
1.(定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是()。
A.小李向邻居推广自己工作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帮助周围人合理投资
B.小赵以5%的月息向他人借款来运营公司但他因经营不善无法返还资金
C.小王向银行贷款30万,分10年偿还,用于自己创业
D.小吴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挪用多名纳税人的税款帮家人还债
答案:B
解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
A项,小李推广银行的理财产品帮助周围人合理投资,不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符合定义。
B项,小赵给出5%的月息,一年为60%的利息明显太高,后因经营不善无法返还资金,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符合定义,当选。
C项,小王向银行贷款为合法行为,不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符合定义。
D项,小吴把纳税人的税款用于私事,“税款”不属于公众的存款,不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符合定义。
2.(类比)溶质:溶解性()。
A.病毒:致命性
B.液体:导电性
C.肺炎:传染性
D.税收:无偿性
答案:D
解析:
溶质一定具有溶解性,二者为必然属性的对应关系。
A项,病毒不一定具有致命性,二者为或然属性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B项,液体不一定具有导电性,二者为或然属性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C项,肺炎不一定具有传染性,二者为或然属性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D项,税收一定具有无偿性,二者为必然属性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3.(类比)拆东墙:补西墙()。
A.小不忍:乱大谋
B.挟天子:令诸侯
C.不患寡:患不均
D.一叶落:知天下秋
答案:B
解析:
“拆东墙”的目的是“补西墙”,二者为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
A项,意思是在小细节上不能忍耐,就容易坏了全盘大计,指做事情必须顾全大局,不能因小失大。“小不忍”是“乱大谋”的原因,二者为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B项,意思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的目的是“令诸侯”,二者为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C项,意思是不论有国的诸侯或封地的大夫,不应担心人少,只需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二者并非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D项,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一叶落”是“知天下秋”的原因,二者为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4.(类比)擢发难数:罄竹难书()。
A.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B.功成不居:居功自傲
C.一丘之貉:狐群狗党
D.作奸犯科:不可一世
答案:C
解析:
“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一样,数也数不清;“罄竹难书”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做竹简都写不完他的罪行,二者为近义关系。
A项,“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和精力,二者为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B项,“功成不居”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居功自傲”指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二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C项,“一丘之貉”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的坏人;“狐群狗党”指勾结在一起的坏人,二者为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D项,“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不可一世”指自以为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形容极其狂妄自大,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对比A、C两项,题干均为贬义词,A项均为褒义词,C项均为贬义词,故C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为一致,当选。
5.(类比)烘干机:除皱()。
A.瑜伽垫:防护
B.吸尘器:除尘
C.石英钟:定时
D.羽绒服:御寒
答案:C
解析:
烘干机的主要功能是烘干衣物,次要功能是除皱,二者为次要功能的对应关系。
A项,瑜伽垫可以在人们练瑜伽的时候起到防护作用,二者为主要功能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B项,吸尘器的主要功能是除尘,二者为主要功能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C项,石英钟的主要功能是显示时间,次要功能是定时,二者为次要功能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D项,羽绒服的主要功能是御寒,二者为主要功能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