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斗 再创辉煌
——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中小学主题教育班会——
1949 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举国上下无不庆贺、欢呼、喜悦和沸腾!是啊,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人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生命保护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换得了老百姓的美好安康!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们以诚挚的心缅怀革命先烈!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之时,涌现出一批仁人志士,其中,不乏有一批为国家科技以及军工领域奉献毕生精力的科学家们,他们矢志不忘,以科技报效祖国的故事让我们深刻铭记,如: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核潜艇之父彭仕䘵与黄旭华等等,是他们让中国的军事科技力量赶上了西方军事强国的脚步,挺直中华民族科技力量的脊梁,夯实了新中国的科技技术与工业制造的根基,为新中国的强大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批批科技、通信、军工工业、航空和航天领域的精英人士历尽千辛万苦,绞尽脑汁,鞠躬尽瘁,通过 70 多年的团结奋斗,让各个领域从以前跟着西方跑,到并排跑,再到领头跑,一次又一次取得重大突破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那群坚韧刻苦、孜孜不倦、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时刻奋斗着的行业精英们。
打造科技强国,振中华雄风
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时下,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机、3D 打印、纳米技术、无人驾驶、可持续航空燃料、北斗导航、5G通信、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等先进的科技技术已发展迅猛,更新迭代,推动着国家的科技实力不断攀升,这自然离不开背后那群在科技技术岗位上没日没夜,不断钻研、攻坚克难,甚至奉献一生的行业翘楚和精英们,是他们引领着中国新时代的科技技术与工业智造的发展前进。
(中国高铁)
“复兴号”的总设计师梁建英,她与团队成功研制“复兴号”动车组实现从运营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的商业运营,助力中国高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精彩蝶变,缔造世界“第一速”,使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北斗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团队创造性的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 1 年零 14 天的时间,将 19 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记录;
“墨子号”卫星总工程师潘建伟院士,由于当时国内的研究水平和人才储备都非常薄弱,他一边在欧洲从事合作研究,一边指导国内的研究生建立实验室,一年多的时间里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国内和欧洲。正因为潘建伟有着明确科研图标的人才布局,才顺利完成了从追随到领跑的蜕变,数次创造多个世界第一。
中国的5G技术被世界公认为站在金字塔的顶端,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电网、应急救援、智慧医疗、智能教育、智能购物……这些人们曾经听说过却鲜少见过的高科技都已经随着5G技术的商用而逐一落地,这其中,华为居功至伟,而把华为托上了5G领导者宝座的正是华为 5G的首席专家童文,他开创了从 1G 到 5G 无线的基础技术,2018年荣获了IEEE无线杰出行业领袖奖,是当前国际上最著名的通信专家之一,一直驰骋在全球电信领域最前沿。
C919飞机是中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它是中国许多代人的梦想,C919的设计师吴光辉团队让中国人实现了自己研制的大飞机飞在自家领空上的梦想,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迈向高端市场的重大一步,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代表,更象征着中国科技人攀登先进技术壁垒,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的雄心壮志。
进入太空,探索宇宙,是人类永恒的向往和追求。1999年11月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神州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03年10月,中国首位宇航英雄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探索太空,更使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后,太空之上便有了如翟志刚、聂海胜、景海鹏、张晓光、刘洋、王亚平……等等十几位来自中国的宇航英雄为人类探索着宇宙的奥秘。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从2007年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至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中国探月工程已进入到第四阶段;2023年5月29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这将意味着对地球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诚然,让人类开启探索宇宙这一伟大梦想得以实现的背后,是一群如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的总设计师孙家栋、吴伟仁、孙泽洲、叶培建、杨孟飞们,又如天宫一号、二号总设计师杨宏与朱枞鹏们,是对祖国的忠诚与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用青春和热血铸航天事业的明天,用无数个日与继夜默默付出的他们,才让我国在月球和火星探测领域上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让中国人朝着引领世界、引领人类的未来目标和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
强化科技兴军,保家卫国
自抗美援朝战争以来,新中国经历了七次对外反击战,中国军人以其英勇无畏的精神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我们反击侵略,展示着强大的力量,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新中国不屈不挠的坚韧。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须利器,强军安国路上必以科技兴军。近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海陆空三军的军事装备力量也开启“加速跑”模式,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新技术、新进展,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伟力、创新的魅力,不断地让国人为之震憾、骄傲和笃定,从心中情不自禁地欢呼:中国,开始强起来了!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001型航母正式交付中国海军,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航母。
从15式新型轻型坦克、远程箱式火箭炮、直-20直升机列装部队,到首艘国产航空母舰、075两栖攻击舰、055万吨驱逐舰下水入役;从歼-20飞机、歼-16飞机、歼-10C飞机代次搭配、形成实战能力,到东风-17导弹、东风-26导弹等批量装备……强军十年,我国军事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意味着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整体跃升,也正是这些国之重器,多次吓退了对我们虎视眈眈、图谋不轨的入侵者和挑衅者。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会再轻易被威胁,但我们必须永远铭记那些披荆斩棘的岁月。
践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科技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发展,国家领导人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才是当代的强国之路。在这条路上,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工业企业,甚至普通百姓民众,都在为中国崛起腾飞培育人才、储备人才上殚精竭力,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理念,让一群拥有强国梦的各界人士、海外华侨们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