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夯实干部作风建设加强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
加强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群众路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社会方方面面真实情况,在制定政策、谋划工作、解决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把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改进作风的重要环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用好这个“传家宝”,深入基层一线查找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天,主要围绕“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夯实干部作风建设”给大家作一次专题辅导。 前 言
目 录
第一部分善于“解剖麻雀”,“调查”到关键处,“研究”到点子上,把“麻雀”研究好、解剖好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一、善于“解剖麻雀”,“调查”到关键处,“研究”到点子上,把“麻雀”研究好、解剖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依然是管用的。”从这个角度讲,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解剖麻雀”的方法也是我们党做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理应在传承发扬中行调查研究之“实”。第一,需用“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找问题、找差距,找解决方案,找最佳途径。要扑下身子、把心沉到一线,在感情上与群众相融,在思想上与群众相通,敢听、愿听、倾听群众的呼声,听衷言、辨是非、听民意,真正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汇集各种声音,梳理各类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特别是面对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以及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等,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出抽丝剥茧、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整改成效要“实”。以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为抓手,压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紧扣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老百姓不满意不收兵。
一、善于“解剖麻雀”,“调查”到关键处,“研究”到点子上,把“麻雀”研究好、解剖好第二,需求“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是不行的”。李强总理在首次亮相两会记者会时指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作秀式”调查研究本质上是宗旨意识弱化的表现,群众立场站得不牢了,调查研究也就成了走走过场的“例行公事”。要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到问题多的地方去,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不兜圈子、绕弯子,找准主攻方向和发力点,不搞清楚问题绝不收手。要有求实求细的精神,善于发现问题,追根溯源查症结,打破砂锅问到底,挖出根源所在,以实干求实效,通过“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第三,需求“效”。调查研究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要充分地利用好来之不易的调查成果,不能一调了之、只调不研,只注重调查过程而忽视调查落实,绝不可将调研成果束之高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夸奖赞扬要听、批评建议也要听,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也要看,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避重就轻、不舍本逐末、不遮掩躲避,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使调查研究同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掌握的一线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从典型点位中认识同类问题的共性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强化责任落实,问题涉及哪,就把刀刃指向哪,动真碰硬,勇于啃硬骨头,破解重点难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
第二部分做到“望闻问切”,将调研做实、问题摸清、方法理顺、结果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治好“长江病”时指出:二、做到“望闻问切”,将调研做实、问题摸清、方法理顺、结果做好“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只有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接触,现场察看、亲身体验,才能发现许多办公室里看不到、听不到、想不到的新情况,才能把准脉搏、体察群众的期盼,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中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让中央决策和上级部署顺畅落实下去,真正取得实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接地气,定政策、做决策、谋良策才会有底气。越是通信发达的时代,越要“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坐而论道是不行的,只有用脚步丈量出的实际才真实,只有用眼睛看到的实际才鲜活,只有亲自察看、亲身体验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做到重要情况心中有数。要树立“向下思维”,眼睛朝下看、步子往下迈,不预设路线、不预定对象、不预先踩点、不预作安排,远的近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多走乡间小路、偏远小户,到田间地头摸实情、板凳炕头听实话、巷尾村头看实效,让调查研究沾一些“泥土味”、染一些“烟火味”、多一些“市井味”,在贴近地皮、看见草根中掌握真情况、摸清真问题、找准真症结。
二、做到“望闻问切”,将调研做实、问题摸清、方法理顺、结果做好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正所谓高手在民间,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无尽的力量。要把基层作为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谋事干事成事的实践课堂,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调查研究既是理论与现实的桥梁,也是问题与答案的联结。在向群众求教的过程中,对群众期盼、重要情况和矛盾焦点要心中有数,特别是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性问题,更要坚持问题导向,直奔主题,如此才能更好地牵住“牛鼻子”、找准突破口。要总结经验耐心问。问计于民不仅仅是汇聚民智民策的过程,更是深化规律性认识的过程。一方面,要多琢磨、多比较、多论证,多问“为什么”,做好收集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立体分析,回答“怎么办”,做好“深化”的打磨工作。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刺耳话”“唠叨话”、基层的“抱怨话”“牢骚话”,虽然直白直接,但却是苦口良药、逆耳忠言。调查研究只有从群众中来,才能切实将成果传递到群众中去,从而在群众中做好闻声达意的工作。要拓宽渠道多听声音。“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走进百姓生活,群众声音不仅要在线下听,也要在线上寻。只要能联系群众,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调研过程中要敲百家门、闻百家言、听百家计,敢当“小学生”,善做“苦行僧”,把群众的意见建议收集好,掌握一手资料,让调查研究带土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